答疑解惑

首页> 答疑解惑
答疑解惑| 寻医问诊
分享到:
4585 1308 收藏

牙疼早治早轻松!

来源:牙依馆 牙疼
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患者,其某个牙周围有炎症,该牙作为病因牙需要拔除,但碍于感染,迟迟不愿拔或者大夫不给拔,有的甚至一拖数月,既痛苦甚至还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而危及生命。    

最佳的处理方法无疑是积极控制炎症。具体点就是只要医生技术娴熟,一有可能就应采取合适的方法尽早拔除病灶牙,去除病变组织以消除感染源,减少组织损伤,保护健康组织,促使其恢复健康。同时手术前后使用大剂量敏感抗菌药物。


有人肯定要问:到底何时拔除病灶牙呢?


急性炎症期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(如有无败血症)、手术难易程度(创伤大小)等全面考虑决定能否拔除病灶牙。若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或手术复杂、损伤大,拔牙可使炎症加重或扩散,应暂缓拔牙。相反,若患者全身情况良好,手术损伤小,此时在抗菌药物的有效控制下拔除病灶牙,有利于脓液引流,使剧烈的疼痛迅速缓解,炎症亦能得到控制,迅速好转或治愈。


病牙本身是感染灶,是炎症的根源,是细菌的培养基,炎症细胞的浸润,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,疼痛加剧。若能抓住治疗机会,改进麻醉及手术方法,及时拔除已不能保存的病灶牙,减轻局部组织压力和毒性反应,这样就有助于炎症局限,可以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若过分考虑炎症的发展阶段,认为急性炎症期拔牙痛苦、不宜拔牙,则炎症继续发展,破坏周围组织,在口腔、皮肤形成瘘管,甚至形成弥散性骨髓炎、败血症等等,就会延误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


或者即使使用了大量敏感抗菌药物,但由于病灶没去,也只能控制急性炎症,使其变成慢性。一遇到抵抗力降低,感染会再次急性发作。这样,一来二去,药物的肝肾损害就产生了。或者由于长期的慢性刺激,在患者50岁左右时最终得了牙龈癌。


牙源性急性炎症期拔除病灶牙,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。患者痛苦减少了,开支少了,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也少了,使患者可以早日康复。

我有疑问

当前在线医生68
0人参与,0条问题
还没有提问,快来提问吧 !
寻医问诊
郝先生/15011063408